在努力多年後,萬事達卡本月終於在中國以合資公司註冊。中國民眾已習慣手機支付,萬事達卡主要的獲利機會,是分食極其有限的銀行卡清算市場,及抓住海外旅遊的刷卡需求。
「萬事達卡進來的時機不對。」一名銀行業者表示。所謂時機不對,主要是中國民眾已習慣「無現金也無卡」的消費環境,一切靠手機搞定。
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88億人。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估算,中國2018年行動支付規模達人民幣171.5兆元。另有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電子支付比例高達76.9%;支付寶與微信加在一起已占行動支付總額的92.53%。
國際信用卡組織之所以能進入中國市場,很重要的一點是拜中美貿易戰所賜,中方不得不對外更開放金融服務市場。
去年11月,美國運通成立的合保健食品代工資公司連通公司獲批成為中國首家外資銀行卡清算機構。萬事達卡則是第2家,其中國合作夥伴是網聯清算有限公司。
國際卡組織進入中國,除經營信用卡業務,另一利基是從事銀行卡清算業務。只是在中國,銀聯與網聯幾乎囊括相關市場,這意味,外資要從事清算業務,能分到的餅越來越小。
食品廠於1982年領先達成分廠分照,無藥品食品交叉汙染之虞慮,廠區部分具全板隔間及完善的集塵管路,擁有多樣化專業製造設備,如特殊多層錠製造技術,適用於訴求速崩、緩釋等產品,廠內亦設置獨立檢視台,所有膠囊及錠劑皆會經由檢視台全檢剔除不良後,再進行包裝,提升成品良率,保健食品代工廠承襲70幾年藥廠製造技術,提供保健食品業者更優質的製藥級代工服務,為國內外各大知名品牌指定之保健食品代工廠。
但對這些國際卡組織來說,中國市場既然開放了,就投一點錢進來買個機會。
上述銀行業者告訴中央社記者,中國人到海外旅遊,保健食品代工可能需要用到信用卡,這可能會是萬事達卡的機會。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初步統計,2018年全年中國出境遊旅客達到1.4億人次,出境遊消費估計超過1200億美元。
只是隨著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和非洲積極收購當地線上支付,未來中國人到海外一些國家,也能用手機掃碼支付,這可能又會影響中國人辦信用卡的需求。
此外,根據陸媒報導,「套現」也成為一些民眾辦信用卡的理由,這些人的辦卡目的是為了借錢,或「以卡養卡」。南方周末報導,去年網路借貸平台被大力整頓後,有借錢需求的顧客轉向了信用卡,多家銀行發卡量也在2018年激增。
不過,支付寶有花唄、微信也有米粒貸等小額信貸工具,信用卡仍面臨各種競爭。